預測世界范圍內烘干機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相當困難,而且是一種大粗的行為。實際上通過對上述烘干機技術革新的討論和分析,并結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便成為本文預測的基礎。一般烘干機技術的發展趨勢仍將沿著實現:有效利用能源、提高產品質量及產量、減少環境影響、安全操作、易于控制、一機多用等方向發展。具體講,烘干機技術的未來發展將著重于:
在直接式烘干機器中使用過熱蒸汽作為烘干機介質;
大量使用間接加熱(傳導)方式;
采用組合式傳熱方式(對流、傳導與介電或熱輻射的組合);
在特殊情況下,使用容積式加熱(微波或高頻場);
組合使用不同類型的烘干機器或常規烘干機技術;
采用間斷傳熱方式;
運用新型或更為有效的供熱方法(如脈沖燃燒,感應加熱等);
運用新型氣固接觸技術(如二維噴動床、旋轉噴動床等);
設計靈活、多用途的烘干機器;
使用模糊邏輯、神經網、專家系統等實現過程的控制;
在線測量濕含量及產品質量等。
以上僅選擇了幾種新的烘干機過程進行了說明,使我們能夠認識革新技術的共同特征。某種新思維雖然具有一些突出的優點,但也存在著難以工業化應用的技術難題,仍需要進一步研究和發展,并且対它們作客觀的評價。學術界和工業界的互相合作極有可能在將來推出先進的烘干機或脫水技術。大部分革新看來都是漸進的,受“市場牽引”的推動,很少有受“技術推動”的革命性發展——因為這種革新對市場的滲透是很困難的,并且是不可預測的。因為許多傳統烘干機技術已達到或接近成熟,在一些領域中進一步的研究和發展很難產生大的收益,所以仍然需要研究及開發新技術,并且加深理解某些現存的技術,只有這樣才可使這些技術能夠有把握地模擬放大和優化,從而減小在應用新技術時存在的風險。
雖然沒有提到基礎研究對提高烘干機及烘干機器的基本理解的作用,但它是認識和試驗新的烘干機思想和烘干機設計的一個關鍵因素。如果可以建立一個數學模型——它不僅考慮到傳遞現象,而且可以預測產品的質量,那它將成為發展新型烘干機器的一個有用的工程設計工具。